搜索

这种“毒碗”,你家可能天天都在用

发表于 2025-04-05 08:08:34 来源:新媒体资讯网

本文授权转载自答案如下(ID:theanswer163)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你经常能在街边看到一车全是彩色的、印着各种各样图案的陶瓷、或仿陶瓷餐具,每次你都会忍不住要买两个。但殊不知,这些来源不明的漂亮小碗一不小心会变成隐形的健康杀手。如果你买的是图案颜色鲜艳,拿在手里“飘轻”的,这种大概率是仿陶瓷碗[1],主要成分是“三聚氰胺甲醛树脂”,这种材料是三聚氰胺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,在高温下黏合形成的热固化树脂[2]。仿陶瓷碗的一大缺点就是会遇热分解,释放甲醛[3]。具体能承受多少度,要看你在哪里买的:如果是正规厂家生产,你可以看到餐具底部通常会标有最高承受温度,一般为120℃[3]。但如果是路边摊买的,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成本更低的尿素混合甲醛,制作成尿素甲醛树脂,这种物质的热分解温度仅为100℃左右,可能一碗热汤就足以让餐具释放甲醛[2]。如果用质量不好的仿陶瓷餐具来盛刚出锅的热汤,很容易析出甲醛 / 图虫创意如果你的仿陶瓷餐具来源正规,那在常温下使用也都没什么问题。但要注意的是,它们并不适用于高温环境,尤其是不能放到微波炉或洗碗机来用[4]。2014年的一项研究指出,微波炉加热仿陶瓷材料会促进脱甲基化、加成和缩合反应,从而增加甲醛的迁移量。研究显示,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,微波加热下仿陶瓷餐具的使用寿命会显著缩短,超过10倍[5]。微波炉的高温环境可能会导致仿陶瓷碗中的化学物质迁移到食物中,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/ 图虫创意除了“怕热”,仿陶瓷餐具还很“短命”。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在2021年曾对学生食堂使用的密胺餐具进行抽检,发现检验未达标的餐具使用年限均超过1年。文章指出,这说明使用时间越长, 密胺餐具越容易磨损和老化分解, 从而增大了甲醛和三聚氰胺的迁移风险[6]。所以如果你的仿陶瓷碗已经有磨损了,或使用超过一年,就可以考虑换掉。那相较之下,是不是陶瓷餐具能随便买?也不是。虽然陶瓷主要由粘土、石英、长石等天然材料制作而成[7],但是如果你买的是带有漂亮彩色图案的,会有重金属析出的风险[8]。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09年至2020年的随机抽查结果,陶瓷餐具的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0%以上,但仍存在少部分不合格的陶瓷用品。质量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铅和镉这两种重金属的溶出[9]。市面上的陶瓷餐具五花八门,仅靠肉眼难以分辨其组成成分 / 图虫创意铅和镉主要来源于烧制过程中添加的色料和釉料,用来上色、做助熔剂和釉料的熔化剂。铅能降低釉料的熔点,使釉面更加光滑;而镉常用来制作大红色的陶瓷[7]。不过,也不是所有带图案的陶瓷餐具都容易析出超标的重金属,还是要看具体的装饰工艺[10]。陶瓷餐具的装饰工艺分为三种:相对低温烧制的釉上彩、相对中温烧制的釉中彩,和相对高温烧制的釉下彩[10]。釉上彩因其烤烧温度较低(750~850℃),你喜欢的绚丽的图案,可以极大程度地保留在陶瓷表面。但正因为颜料仅紧贴于釉层表面,铅、镉溶出的风险相对较高[10]。釉中彩和釉下彩的烤烧温度较高,分别达到1050~1250℃和1280℃以上。这两种工艺制作出的陶瓷,色彩被釉层包裹,耐磨性好,所以铅、镉溶出风险低。但釉中彩采用较为新颖的高温快烧工艺,对瓷器、窑炉、花纸等要求较严格,所以成本高,技术难度大;釉下彩由于烧成温度高,色料颜色易扩散,所以只能制作色彩单一、图案简单的产品[10]。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、江西省陶瓷检测中心等研究人员,在2020年曾研究过不同装饰工艺陶瓷餐具的抗洗涤剂侵蚀能力。研究发现,在洗涤剂浸泡16个小时后,综合洗涤后的颜色、光泽度等特征,耐机械洗涤性能最好的是未经任何彩饰的白瓷,肉眼几乎无明显变化;其次是釉下彩瓷;最后才是釉中彩瓷和釉上彩瓷。其中,釉上彩瓷的颜色和光泽度发生了轻微的肉眼可见变化[12]。装饰简约的釉中彩和釉下彩产品更耐高温和机械洗涤,安全性更强 / 图虫创意理论上釉上彩更容易磨损和析出重金属,但陶瓷制品的铅、镉溶出都有国家标准,也就是《陶瓷烹调器铅、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(GB 8058-2003)》,其中要求任何单一制品检测出的铅、镉溶出量,分别不可以超过3.0mg/L和0.3mg/L[11]。装饰陶瓷制品时,先使用色料和釉料构成需要的图案,之后再进行烧制 / 图虫创意所以即使是釉上彩,你日常用来吃大米饭或者喝汤,都问题不大。但如果你经常用微波炉热饭,或长期用来放醋、柠檬汁等酸的食物,或要用到高温洗碗的洗碗机,在这种长期高温或酸性环境下,釉上彩瓷重金属析出的风险会更高一些[7]。因此,对于需要经常加热使用的餐具,如果喜欢花花绿绿的瓷器,最好选择装饰简约的釉中彩和釉下彩产品。一般来说,触摸瓷器花纹时无明显凸起感的,就是釉中彩或釉下彩瓷了[8]。同时,你可以留意商家是否有明确标注产品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产品》(GB 4806.4-2016)等国家标准,并且可以关注下是否可以用于微波炉和洗碗机。如果是仿陶瓷餐具,需要看是否经过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》(GB 4806.7-2016)认证。要是你实在不放心,又不想为了个十几块钱的碗花太多心思,那就试试最简单的白瓷,朴实无华但更放心[12]。撰文 / 痛痛啾[1]唐小叶,占忠旭,范宏伟,康艳 & 吴志强.(2024).儿童用密胺餐具的风险分析及建议.现代食品(01),136-139.[2]刘浏.(2015).餐馆食堂的仿瓷碗有毒吗?假冒仿瓷碗危害更大.广西质量监督导报(10),48-49.[3]仿瓷餐具與食物安全. (2009).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安全中心.[4]严欣,冉文生,李漫江,李良 & 龙泽荣.(2019).密胺餐具中甲醛、重金属的迁移量研究及风险分析.包装工程(13),86-90.[5]Poovarodom, N., Junsrisuriyawong, K., Sangmahamad, R., & Tangmongkollert, P. (2014). Effects of microwave heating on the migration of substances from melamine formaldehyde tableware. Food Additives & Contaminants: Part A, 31(9), 1616–1624.[6]罗美芬 & 郦明浩.(2021).学校食堂在用密胺和不锈钢餐具检测及风险分析.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(06),2497-2502.[7]董占华 & 肖黎.(2019).陶瓷食品接触材料釉层中铅和镉迁移研究进展.包装工程(21),51-60.[8]欧阳中华.(2021).陶瓷日用具高温烧制的重要性研究.陶瓷科学与艺术(12),51-52.[9]潘争光,杨静怡,何启,何东亚,叶展鹏 & 陈丰云.(2022).陶瓷餐具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.中国检验检测(02),78-80+84.[10]翟新岗 & 冯均利.(2008).浅谈影响日用陶瓷花纸装饰铅镉溶出的因素及对策.陶瓷科学与艺术(11),16-17.[11]陶瓷烹调器铅、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(GB 8058-2003). (2003).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.[12]戴亚鹏,涂彦珣,敖敏,徐大余,肖剑翔 & 汪启轩.(2021).不同类型的日用陶瓷餐具耐机械洗涤性能研究.中国陶瓷工业(02),9-12.微信编辑 | 白鹤芋 图片 编辑 | 阿 元内 容编辑 | 斯 六 审核编辑 | 阿 元❖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❖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随机为您推荐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这种“毒碗”,你家可能天天都在用 ,新媒体资讯网   sitemap

回顶部